中国男篮为提升实力,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好成绩,积极推动球员归化进程,其中浙江广厦外援小巴里·布朗曾是热门归化人选。然而,最终归化谈判破裂,这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原因1:国籍政策是一道难以跨越的硬门槛。中国实行单一国籍政策,归化球员必须放弃原国籍。布朗身为美国籍球员,明确拒绝这一要求,对他而言,放弃国籍就如同切断与原生社会的联系,这不仅关乎生活便利性,更涉及商业权益等长期保障问题,他的团队对此也缺乏动力。这一硬性规定,让归化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原因2:经济因素同样是关键阻碍。一旦归化成功,布朗的薪资将从CBA顶薪约100万美元降至国内球员顶薪约83万美元,收入大幅缩水。此外,还有弃籍律师费、经纪人佣金损失等高昂附加费用。广厦总经理缪寿守直言民营企业难以承担如此天价。与之对比,土耳其联赛开出的税后270万美元年薪,更是让中国男篮的报价黯然失色,极大地削弱了对布朗的吸引力。
原因3: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篮协与俱乐部职责不清的问题。篮协坐拥3.3亿存款,却将归化成本转嫁给民企俱乐部,致使像广厦这样的球队无力承担。同时,CBA联赛规则对归化球员出场时间限制模糊,俱乐部担心投入大量资金后,无法保证球员的使用率。
尽管布朗归化失败,但中国男篮并未气馁,郭士强团队正在强化本土球员培养,依靠周琦、杨瀚森、曾凡博等新生代力量,结合胡金秋、赵睿等现有亚洲杯阵容球员,依然具备冲击2028年奥运会的潜力。另外,中国男篮应该适当放宽国籍限制,设立专项基金解决经济问题,或者坚定地转向长期青训建设,唯有如此,才能突破困局,提升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