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小县城大梦想
这群热血少年,迎“篮”而上
在浙江沿海的小县城临海市,你可以和这里的任何一个人聊起篮球。从高铁站到出租车司机,甚至是小卖铺老板,只要提起篮球,每个人眼里都会放出光彩。
每年暑假,临海白水洋乡村篮球联赛都会火热上演。2017年至今,每年一届,参赛球员全部为村民。每逢赛季,白水洋镇的村民纷纷回乡参加“村BA”,村民自发到场观赛,场场爆满。
回浦中学有悠久的体育传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校篮球队、田径队都拿过省冠军。
回浦中学男子篮球队主帅罗伦说,他最骄傲的一点是:“回浦是小县城的球队,但我们谁也不怕。”
学校篮球馆里,左右两侧悬挂着两排巨型锦旗,一侧是历年获得的全国前三,另一侧全是浙江省冠军,体现着回浦篮球队“百折不回”的精神。
回浦男篮前教练蒋贤俊回忆,40年前自己刚接手时,面对的却是一支“三无”篮球队:无专门教练、无固定球员、无专业场地。他暗下决心:哪怕从零开始,也要重建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
为了重振旗鼓,蒋贤俊到处寻找优秀人才;为了磨练技术,他们凌晨5点多就起床训练,下午下课后继续训练至天黑。
1989年,回浦男篮第一次拿到台州冠军,2年后,他们代表台州队又夺得浙江省青少年男篮冠军,跻身为浙江省青少年篮球的“金字招牌”。
1993年,回浦男篮挟着省内“两连冠”的骄傲,代表浙江出征全国比赛,结果输得很惨。3年后,他们再度出征,却还是铩羽而归。
因为北方球员有着先天的体格优势,南方球队很难在全国比赛中立足。痛定思痛之后,蒋贤俊决定面向全国引才,要在基础条件上抗衡全国顶级球队。
浙江人,总是敢于“无中生有”,勇于“以小博大”。他们以本土球员为班底,陆续引进北方球员,开始在全国比赛中挤进前八,并在2003年夺得首个全国比赛冠军。
自此,回浦中学一跃登上浙江乃至全国校园篮球界的潮头,但始终有一个“痛”——球队的荣誉墙上,缺少一座全国高中篮球联赛的总冠军奖杯。
从2004年到2017年,回浦男篮一次次闯进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决赛圈,却一次次铩羽而归,但他们从未动摇对总冠军的渴望,百折不回,无论对手多么强大,依然要去拼去搏。
2017年,回浦中学在半决赛中大胜“宿敌”清华附中,又在决赛中战胜北京四中,夺得当年全国总冠军。梦想,终于向这群少年绽放!
他们自称“戚家军”
团队精神是制胜法宝
回浦男篮自称“戚家军”,在距离学校5公里外,抗倭英雄戚继光当年在这里创造了“鸳鸯阵”。“鸳鸯阵”共12人,讲究呼应有致、攻守兼备,正是一支12人篮球队的标准配置。
团队精神是回浦男篮的制胜武器之一。他们都秉持着团队篮球的理念,规避“个人英雄主义”,不断放大“团队作战优势”。
在篮球技战术上,回浦男篮结合南北特色,整体风格来去如风,既有南方小快灵,又有北方大高个,形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的队伍。
14日晚,凭借着强硬的团队作风以及灵活的战术配合,回浦男篮一举夺冠。当晚,激动的不仅是球队,在回浦中学校园内,全校师生齐声呐喊:冠军!冠军!冠军!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篮球是回浦学生最热门的选修课程。有校友笑称,“回浦毕业的男生,没有哪个不会打篮球的。”因为在浓郁的篮球氛围中,大家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这项运动。即便是他们毕业工作后,聚在一起看球赛也成了必备的活动。
最有趣的是,回浦中学校门口小卖铺的老板娘,是回浦男篮近20年的老球迷。每当回浦中学的球赛有直播时,她都会准点守候。一旦回浦在主场比赛,她干脆把店门一关,直接成为现场啦啦队的一员。
放眼整个回浦,乃至临海,回浦篮球就像这座城市的子弟兵。每次远征,学校的布告栏里会贴满同学的助威海报。每次主场赛,各地球迷就会化身这支球队的第二支队伍。
这就是回浦篮球,这群少年用篮球铭刻这座城,而这座城则倾其所能,为球队创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训练条件和篮球氛围。正因如此,才会缔造出今时今日至刚至猛、一往无前的回浦男篮。
“莽莽中原逐鹿场, 愿养锋锐歼强梁”,这是回浦中学的校歌中的两句词,现在,他们将回浦中学的“回”写进了篮球口号——“百折不回”。
回顾历史,这支球队也深深烙印着“浙江”标签,一个“先”字,始终引领他们前行发展。回浦中学校长王卫兴自豪地说,回浦篮球从全国引进球员,到建立梯队培养模式,在不同时期的不断改变和提升,都走在全国同类学校前列,也因此奠定了夺冠基础。
等队员们回归,回浦中学的篮球馆内悬挂着的锦旗又将多上一面。
成为终身运动者
身心健康才能拥有可期未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学校延伸至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甚至各个家庭;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列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体育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身心健康,才会拥有可期的未来。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没有坚韧的品质和强健的身体,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运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从学龄前开始,让每个孩子接触并熟悉2至3个运动项目,从长远看就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每个孩子想运动、会运动、爱运动,需要国家层面对儿童运动类课程和课外运动培训内容出台指导性意见,提升体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权重。尤其需要全社会凝聚合力,提高家庭对于体育的重视,帮助父母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为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田径项目或冰雪项目,长期坚持,收获成长,进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愿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运动项目,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终身运动者!
▌文章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潮新闻、临海发布、浙江新闻、中国教育报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生命教育网投稿邮箱:2291705528@qq.com
点在看
分享给更多朋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