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球员差点被活埋

金德球员李振鸿曾饱受毒打和恐吓

2009年7月19日,经过近5个月的侦查,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破获了“6·2”特大网络赌球案,粉碎了湘潭境内冯碧飞、王超、郭彦廷三个网络赌球团伙。赌球案涉及赌资6亿元,而涉案赌资大部分已流往境外。

单周投注额高达2000万

“这是湖南破获的最大的赌博案件。从该团伙的账面上看,最高单周投注额为2000多万元,单注投注额最大的为17万元。”湘潭市公安局网技支队副支队长杨志海对记者说。

冯碧飞外号“皮哥”,是赌博网站皇冠及百家乐在湘潭的代理人。在打掉冯碧飞团伙后,警方又赴深圳抓捕了其上线弋莉娟,办案民警熊理说:“弋莉娟的身份是香港人,也是代理庄家,弋的上线则在境外。”

2006年世界杯期间,冯碧飞见自己饭馆里不少客人热衷赌球,认定这是生财之道。他甚至异想天开地与湖南省体育局联系过,询问国家是否会放开博彩,遭到回绝。

但冯碧飞并不甘心,他上网四处搜寻境外赌球网站信息,2007年,冯碧飞通过朋友认识了居住在深圳的弋莉娟,从其手中取得了境外两家赌博网站皇冠和百家乐的代理权。不久,他又联系到了广东的一位上线,获得了金沙赌球网站的代理权。

赌球团伙类似于传销团伙

湘潭市公安局专案组警员鲁辉红向记者介绍,受境外赌博业的影响,从2002年世界杯以来,我国地下赌球活动日益猖獗,并吸引了众多有经济基础的中产阶层参与其中。赌球团伙类似于传销团伙,按照股东、总代理、代理、会员的金字塔模式,逐级往下发展。

2007年下半年,冯碧飞在湘潭市租了一间房,购置了几台电脑,开始地下运作。

事实上,冯碧飞只是境外赌博网站在湘潭的一级代理商。通过自己和各代理的游说,冯碧飞又发展了13个二级代理商,这些二级代理商又发展了30多个三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商则负责吸纳会员参与赌博。最终公司发展会员100多人,这些赌客处于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

“最顶层的庄家都在境外,庄家和代理之间可能根本就不认识,只通过通讯设备联系,汇款则全部使用信用卡。”民警熊理告诉记者,“庄家通过代理控制了会员的钱包,代理成了他们的讨债工具。庄家根本不用认识处在最底层的会员,只要找负责该账号的代理人就可以收回赌资。另外,代理每发展一个会员,会有‘返水’收益。”

大庄家一般都是国外财团

杨志海介绍说:“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庄家通常都可以去买通球队,就算输了,也可以宣布本轮赌球作废。所以,最终输的肯定是这些赌客。”大庄家一般都是国外财团,通过网络管理整个盘口,然后再到国内以金字塔形式逐级发展代理人,赌客通过代理人上网投注,代理人按比例收取代理费,旱涝保收。“庄家不怕赌客赢钱,最怕赌客不来。庄家通过计算赔率甚至使用非法手段,左右足球比赛结果,维护自己的利益。”

2006年的意大利联赛赌球风波以及今年的欧洲假球丑闻,背后都有这些大财团的黑影。

据杨志海介绍,赌博团伙中也有放高利贷的机构,“如果收不到钱就会使用暴力。”

涉案赌客中不乏球迷

这起网络赌球案,涉案赌客大部分是湘潭本地人,其中不乏球迷。这座城市也曾因足球点燃过一段激情岁月。2001年年底,甲A联赛移师湘潭。

湘潭赛区当赛季共举办甲A比赛14场,吸引观众40多万人次,各地球迷蜂拥而来。作为全国最小的甲A赛区,年均上座率达70%以上,居全国第一。

前湘军俱乐部副总经理龙刚告诉记者,曾经有来自广东的庄家找到他,希望俱乐部与他们联合“做球”,被他当场拒绝。“一位叫阿格鲍的外援曾找我,说在一场比赛前曾有人愿意出1万元买通他下一场不要进球。”

在湘潭市体育局纪检组长袁晓鸣看来,当年的李振鸿“涉赌假球案”就已经说明了中国足球界的混乱。

2007年8月24日晚9时,长沙金德足球队的中场球员李振鸿突然被人强行带到湖南株洲,有人要求他承认在该场比赛中故意输球。此后的8个小时,李振鸿饱受毒打和恐吓。更两度被装入麻袋,第一次被作势要抛入江中,第二次被放进土坑,恐吓要活埋。

事发后,外界一致认为此次恶性事件和李振鸿涉赌打假球有关。

搞定中超球队要花50万

资深足球评论员贺新平向记者披露:庄家赌球,一般买通裁判要10万元,还要派人到现场督战,“在中超联赛如果要搞定一个球队,要花50万元以上。”

由于联赛市场持续低迷,普通球员的工资已经跌至年薪20万元到30万元,通常很难抵挡住诱惑。

随着中国足球反赌逐渐深入,隐藏于赌球背后的利益链逐渐显山露水。北京大学中国公益彩票事业研究所执行所长王薛红分析称:“国内非法赌球的赌资,如果按照正常的比例计算,可能高达1万亿元左右。”

(据《瞭望东方周刊》)

相关链接

近日,湖北省咸宁市公安局又破获一起“特大系列网络赌博案”,赌球团伙利用网络提供赌博平台,进行赌球、赌马、赌外围六合彩等违法行为。此案涉案金额500亿,涉案人员数十万,涉及全国30个省市,追缴赃款8亿多元。无论是涉案地域、人数,还是涉案金额,都创造了全国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