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薪资体系引热议:天价外援与本土球员的差距
近年来,中超联赛的“金元足球”时代虽已褪去,但上海申花作为老牌劲旅,其球员薪资水平仍备受关注。据内部人士透露,申花队内顶薪外援的年薪仍高达千万欧元级别,而本土主力球员的薪资则在百万人民币左右浮动,差距悬殊。
外援薪资:天价合同是否物有所值?
以2023赛季为例,申花引进的南美国脚级前锋被曝月薪超80万欧元,但赛季仅贡献5粒进球,引发球迷对“高薪低能”的质疑。俱乐部管理层回应称:“外援的市场价值与商业效应需综合考量。”然而,球队联赛排名未达预期,让这一解释显得苍白。
“申花的薪资结构在中超属于第一梯队,但投入与成绩不成正比。”——足球评论员李明
本土球员:青训成果与薪资倒挂
与此同时,申花青训出身的年轻球员月薪普遍不足10万元,部分替补球员甚至低于5万。尽管俱乐部强调“重视青训”,但低薪导致潜力新星频繁被挖角。2022年U23国脚张某某转会同城对手,直接坦言:“对方开出的工资是申花的3倍。”
未来调整:限薪令下的转型阵痛
随着中超限薪政策的深化,申花已开始压缩外援预算,转而签约性价比更高的东欧球员。总经理周某某在采访中表示:“未来将更注重薪资平衡,避免因工资帽违规受罚。”但球迷更关心的是:降薪后的申花,能否保住联赛竞争力?
结语:薪资透明化或成突破口
在职业足球商业化浪潮中,申花的薪资问题折射出中超俱乐部的通病。或许,学习欧洲俱乐部的薪资公开机制,才能让球迷真正理解“每一分钱花在哪里”。